第一卷 第十一章 道可道,非常道
對于女子來說,第一次總是格外令人難忘。
當然說的不是那個第一次。
而是說,道母娘娘早在第一次被安易輕聲喚作“媽媽”的時候,就已經心有所感了。
他是唯一的,他是特別的。
只因為他便是從她身體里,從此方世界“遁去的一”。
是離家出走的浪子,也是無家可歸的孩子。
當道母重新擁有了道子這個“一”之后,便可以重返天地未判時的,至臻至美的合道大圓滿境界,再一次成為天上天下古往今來第一仙。
現在的道母是殘缺不全的,道子同樣也是殘缺不全的。
有道是:母子本是一炁出,劃分四九與變數。
亦母亦姊亦師友,子母雙照性命修。
道母撫摸著他梳起的道髻,眼神里充滿了溫柔。
她沒有跟他說任何與這些有關的事情,只是柔聲告訴他,要勤加修煉。
只為了將來能跟自己站在一起。
……
當兩人從珠內世界回到洞天仙境的時候,一切似乎與他們走之前沒什么變化。
煙雨朦朧,細雨帶著微風。
安易向道母詢問起了時間的尺度。
他以前在選修課本上,讀到過相對論的知識點,大略知道“鐘慢尺縮”現象之所以會發生。
就是因為處于高速和低速兩個不同的時空,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。
“天上一日,地下一年”。
照此看來,無論在混沌珠里也好,在洞天仙境也好,時間的流速與外界想比應該都是不同的。
“請問娘娘,珠內一日,等于外界幾日?而仙境一日,又等于外界幾日?”
道母當即回答道:
“混沌珠里演化的便是你的內心世界,倘若沒有我的先天一炁作為支撐。
一切都是不存在的,那里面的時間,不過是你心念的流動罷了,完全取決于你的念頭。”
娘娘略一停頓,轉而又解答起了第二個問題。
“我道家有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,七十二福地,星羅棋布,藏于名山大川。“
“而此地便是一處小洞天,名曰‘玄德洞天’,洞天一日,可抵外界兩日。”
提出的疑問得到了娘娘完美的解答,安易聽完之后心頭微動,若有所悟,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——時空現象可以套用多重宇宙理論來理解。
具體來說,宇宙是由多層空間組成,既有大宇宙,也有小宇宙,一個宇宙有可能是另一個宇宙的組成部分。
珠中世界,打個比方,就像是《三體》里的“人造小宇宙”,既然的人工制造的,那自然就可以被設定、被操控。
而洞天福地,則是與初始宇宙重疊的其他宇宙,不,準確地說應該說是其他三維宇宙的碎片。
努力地去思考這些東西,想得他腦袋都有些大了,感覺神志不太清明,有點昏昏沉沉,還稍微有些頭疼。
這種感覺,就好像是以前上課的時候,強逼著自己去聽講,那種似睡非睡的狀態。
不過這樣做也并非是吃力不討好。
安易能明顯自己的精神力得到了鍛煉,變得靈敏了許多,閉上雙眼,也能清晰地感應到周圍一丈見方的空間,這便是所謂的氣機感應。
這說明,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意識外放了。
安易修得很快,并不是像尋常人修道那般,一步一個腳印,存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打個比方,就好像是正在把曾經掌握又遺忘掉了的知識,重新撿拾回來。
只需要回憶起來就好了,實際上并不存在所謂的“瓶頸”。
像他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,也代表了道母娘娘金口玉言說出的“資質極佳”這四個字的評語的分量。
很多人囿于資質,又沒有一個好的老師,一輩子都停滯在聞道境,上不去下不來,沒辦法,就卡在這里了。
只能當一個小小的道童,天天掃地,到最后可不就是只能“大笑之”了嗎。
悟道,悟道,體悟大道,其實就是去身體力行地,認知萬事萬物的本質這一過程。
而掌握著現代的科學知識,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安易,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,對常人來說艱難晦澀無比的跨越,跳過了很大一部分“悟”的過程。
比如他剛才思考的那些關于“宇宙時空”的問題,在某些方面的理解上甚至比書院里,那些窮極畢生經歷專門去研究這些的,白胡子老道都要深刻許多。
你問,老東西,宇宙是什么?
他只會通過背書告訴你,唔,四方上下曰宇,往古來今曰宙。
光是會背道書有屁用。
每個人眼中的“道”都各不相同,安易其實一直都在試圖把“道”當成一種客觀規律去認知,去理解。
他內心所持有的世界觀,從本質上來說,還是高中政治課本上,馬克思主義唯物哲學“實事求是”的那一套。
這樣子好,也不好。
安易并沒有意識到,在時間、地點、條件發生變化之后,唯心力量已經化為了可能,甚至占據主導地位。
他沒有真正的做到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”。
正所謂,道行不易修,道心更難成。
在這個世界,在形而上的道心面前,形而下的道行反而成為了相對次要的東西。
所以有的時候,知道的越多,了解的越多,太過在意某些東西,拘泥于某些理論教條,反而成為了一種束縛。
人們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釋世界,盡量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,這是一種惰性。
安易在嘲笑唐王“以己度人,可笑可笑”的同時,其實他自己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境,他同樣在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這個世界。
事實上,道理解釋不清楚的未必就不在“道”中。
道母娘娘凝望著他,已經看出了些許端倪,但并沒有當場道破。
因為這并不算是修行上的“彎路”,而是他必須盡快完成的一種觀念上的轉變。
他在留戀,他萬分不舍,他在內心深處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“地球人”。
“去吧。”道母輕聲道。
“去修煉吧。”
“娘娘,讓我再多呆一會兒吧,一會兒就好。”
安易抬起頭,有些依依不舍的看著她說道。
“我還想再多看娘娘幾眼……”
娘娘實在是太好看了,要多貌美就有多貌美,要多清麗脫俗就多清麗脫俗,簡直美不勝收。
“真是拿你沒有辦法。”道母的語氣帶著隱隱地寵溺。
“癡兒,難道觀道比修道更重要嗎?”
當然說的不是那個第一次。
而是說,道母娘娘早在第一次被安易輕聲喚作“媽媽”的時候,就已經心有所感了。
他是唯一的,他是特別的。
只因為他便是從她身體里,從此方世界“遁去的一”。
是離家出走的浪子,也是無家可歸的孩子。
當道母重新擁有了道子這個“一”之后,便可以重返天地未判時的,至臻至美的合道大圓滿境界,再一次成為天上天下古往今來第一仙。
現在的道母是殘缺不全的,道子同樣也是殘缺不全的。
有道是:母子本是一炁出,劃分四九與變數。
亦母亦姊亦師友,子母雙照性命修。
道母撫摸著他梳起的道髻,眼神里充滿了溫柔。
她沒有跟他說任何與這些有關的事情,只是柔聲告訴他,要勤加修煉。
只為了將來能跟自己站在一起。
……
當兩人從珠內世界回到洞天仙境的時候,一切似乎與他們走之前沒什么變化。
煙雨朦朧,細雨帶著微風。
安易向道母詢問起了時間的尺度。
他以前在選修課本上,讀到過相對論的知識點,大略知道“鐘慢尺縮”現象之所以會發生。
就是因為處于高速和低速兩個不同的時空,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。
“天上一日,地下一年”。
照此看來,無論在混沌珠里也好,在洞天仙境也好,時間的流速與外界想比應該都是不同的。
“請問娘娘,珠內一日,等于外界幾日?而仙境一日,又等于外界幾日?”
道母當即回答道:
“混沌珠里演化的便是你的內心世界,倘若沒有我的先天一炁作為支撐。
一切都是不存在的,那里面的時間,不過是你心念的流動罷了,完全取決于你的念頭。”
娘娘略一停頓,轉而又解答起了第二個問題。
“我道家有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,七十二福地,星羅棋布,藏于名山大川。“
“而此地便是一處小洞天,名曰‘玄德洞天’,洞天一日,可抵外界兩日。”
提出的疑問得到了娘娘完美的解答,安易聽完之后心頭微動,若有所悟,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——時空現象可以套用多重宇宙理論來理解。
具體來說,宇宙是由多層空間組成,既有大宇宙,也有小宇宙,一個宇宙有可能是另一個宇宙的組成部分。
珠中世界,打個比方,就像是《三體》里的“人造小宇宙”,既然的人工制造的,那自然就可以被設定、被操控。
而洞天福地,則是與初始宇宙重疊的其他宇宙,不,準確地說應該說是其他三維宇宙的碎片。
努力地去思考這些東西,想得他腦袋都有些大了,感覺神志不太清明,有點昏昏沉沉,還稍微有些頭疼。
這種感覺,就好像是以前上課的時候,強逼著自己去聽講,那種似睡非睡的狀態。
不過這樣做也并非是吃力不討好。
安易能明顯自己的精神力得到了鍛煉,變得靈敏了許多,閉上雙眼,也能清晰地感應到周圍一丈見方的空間,這便是所謂的氣機感應。
這說明,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意識外放了。
安易修得很快,并不是像尋常人修道那般,一步一個腳印,存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打個比方,就好像是正在把曾經掌握又遺忘掉了的知識,重新撿拾回來。
只需要回憶起來就好了,實際上并不存在所謂的“瓶頸”。
像他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,也代表了道母娘娘金口玉言說出的“資質極佳”這四個字的評語的分量。
很多人囿于資質,又沒有一個好的老師,一輩子都停滯在聞道境,上不去下不來,沒辦法,就卡在這里了。
只能當一個小小的道童,天天掃地,到最后可不就是只能“大笑之”了嗎。
悟道,悟道,體悟大道,其實就是去身體力行地,認知萬事萬物的本質這一過程。
而掌握著現代的科學知識,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安易,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,對常人來說艱難晦澀無比的跨越,跳過了很大一部分“悟”的過程。
比如他剛才思考的那些關于“宇宙時空”的問題,在某些方面的理解上甚至比書院里,那些窮極畢生經歷專門去研究這些的,白胡子老道都要深刻許多。
你問,老東西,宇宙是什么?
他只會通過背書告訴你,唔,四方上下曰宇,往古來今曰宙。
光是會背道書有屁用。
每個人眼中的“道”都各不相同,安易其實一直都在試圖把“道”當成一種客觀規律去認知,去理解。
他內心所持有的世界觀,從本質上來說,還是高中政治課本上,馬克思主義唯物哲學“實事求是”的那一套。
這樣子好,也不好。
安易并沒有意識到,在時間、地點、條件發生變化之后,唯心力量已經化為了可能,甚至占據主導地位。
他沒有真正的做到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”。
正所謂,道行不易修,道心更難成。
在這個世界,在形而上的道心面前,形而下的道行反而成為了相對次要的東西。
所以有的時候,知道的越多,了解的越多,太過在意某些東西,拘泥于某些理論教條,反而成為了一種束縛。
人們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釋世界,盡量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,這是一種惰性。
安易在嘲笑唐王“以己度人,可笑可笑”的同時,其實他自己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境,他同樣在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這個世界。
事實上,道理解釋不清楚的未必就不在“道”中。
道母娘娘凝望著他,已經看出了些許端倪,但并沒有當場道破。
因為這并不算是修行上的“彎路”,而是他必須盡快完成的一種觀念上的轉變。
他在留戀,他萬分不舍,他在內心深處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“地球人”。
“去吧。”道母輕聲道。
“去修煉吧。”
“娘娘,讓我再多呆一會兒吧,一會兒就好。”
安易抬起頭,有些依依不舍的看著她說道。
“我還想再多看娘娘幾眼……”
娘娘實在是太好看了,要多貌美就有多貌美,要多清麗脫俗就多清麗脫俗,簡直美不勝收。
“真是拿你沒有辦法。”道母的語氣帶著隱隱地寵溺。
“癡兒,難道觀道比修道更重要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