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 第十二章
啟恭敬地對著文命說出自己的建議,文命聽了之后,沉默了很久才說:「阿牛兄弟,你的建議很好,的確修建一條主道比較方便,我看看。」
文命帶著啟他們三人繼續西行,到了帝山以西,文命看著這里群山如同鐵桶一般,感嘆說:「我父就是看到了這般景象,就是想著疏不如堵吧。可惜這次是人間大變,就算是如此雄壯的高山,也未必能擋住西海之水。」
文命看中一個比較矮的高山,詢問當地尚存的野人,得知這里叫做龍門。
文命在帛書上畫了一個圈,寫上龍門兩個字,對著啟說:「這里是一個要害,若是處理不好的話,前面做的都是畫餅。」
文命說著,解釋自己現在的構思,他準備按照啟的說法,弄一條主道,到信土州,然后再分成九條河道,進入東海。
「阿牛,我們先治白土州的洪水,然后治信土州和隱土州,最后再造開這龍門,將滔土州的西海水引流出來。」
啟說很好,衷心的希望文命能夠治水成功。
和文命翻山越嶺到正西的滔土州,看著這里四處都是水坑,文命嘆氣一口說:「還好西海變化較慢,若是突然地變,西海東流,那這滔土州豈不是成為一片汪洋。」
文命說完,繼續和啟一起查看水勢,在走到滔土州中央的時候,文命搖頭對著啟說:「看著水勢,看來一條河道難以疏通。」
啟這幾天也發現了,滔土州低洼的地方全是水,而且這些水還在不斷增長,尤其是有些地方成為了堰塞湖了,啟看著都驚心,若是這些湖泊崩塌,這附近生活的居民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受災了。
他們繼續向西前進,到了一個村子。聽說他們是為了治水而來,村里的人都熱情接待他們。
村里最老的一個老人對著他們說:「這么多年了,朝中終于肯派人來了。」
「老丈,以前不是有一個崇伯也是治水的嗎?他沒有來過這里嗎?」
「沒有,老夫只是聽人說,崇伯在滔土州和白土州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九仞城,崇伯從來沒有到過這邊來。」
文命再次一聲長嘆,沒有繼續這個話題,詢問老人災情如何,老人告訴他們,他們自從遭了水災之后,年年搬遷,沒有一日有安生的日子。
聽到這話,文命告訴老人,這樣的日子還請他們多忍耐一下,自己要治好這水患,也要二十多年。
「大人,能夠治好已經謝天謝地了,我們這些人是看不到那一天,只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不再受這水災之苦。」
文命說起明天要繼續向西,這老人連忙搖頭說:「大人,西邊可去不得,那是共工孔壬的領土,他手下的相柳,兇殘歹毒,很多人都死在相柳手中。」
啟這也想起了,相柳作為大荒十神之一,十分歹毒,據說修煉的功法也是用人命來修煉。
他也勸說文命,如今之計,還是不要太靠西邊,現在滔土州的情況已經探查的差不多了,不如就此前往西邊,看看西海那邊的情況吧。
豎亥他們也勸說文命,文命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,第二天他們就折向西北,前往到了肥土州。
這越往西邊走,水勢就越大,走到一半的時候,文命他們就停了下來,因為前面已經沒有路,就是一片汪洋大海。
「果然是西海東行了,以前從這里到西海,還有一個月的路程。」
文命說完,然后再次在帛書上畫了一下。
他們在這邊待了三天,文命詢問啟:「阿牛兄弟,我們從離開大火國,到這里用了多久時間。」
啟說有三個多月,接近四個月了。文命嘆氣地說:「我們光是走都要這么久,更不用說修建河道了。看來二十年,還是我少算了。」
「高密公子正年少,何必擔心這些事情呢?」
啟安慰了一下,然后繼續說:「其實小人覺得用不了十年,如今天下皆受洪水之災,萬民不能以稼穡為生,到時候高密公子只要每到一國,讓其國主發民調兵,疏通水路,這億兆子民齊心,可移山,可填海,二十年時間或許就還有多的。」
聽著啟的話,文命贊許的說:「阿牛兄弟,你這個點子好,的確若是各地萬民一起用力,開山填海也不是一件難事,只不過這樣大用民力,我擔心圣天子不會允許。」
「如今民不聊生,居陵食果,惶惶不可終日,治好洪水他們才能安生,這修水路,非是為一人一姓,而是為了億兆生民,我想圣天子也會同意的。」
文命點點頭,看著帝山的方向說:「不知道虞侯是否已經登大位,建皇極了。」
回去的路上,因為不用再查看水情,于是豎亥和大章一人背著一個,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,四人就回到了大火國。
到了驛館,文命對著啟說:「阿牛兄弟,現在只能麻煩你打聽一下,素娥仙子是否有意引薦我這個罪人之子治水。」
「不敢辜負高密公子重托,就算殿下不愿意,小的也會拼死力諫,若是這天下不由高密公子治水,那么這水患何時才能平息。」
啟離開驛館,回到了宮中,到了素娥仙子的門前,啟跪在地上說:「啟稟殿下,小的已經回來了。」
「你覺得文命之人是否可信。」
「小的不敢亂說,小的只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,原原本本的告訴殿下。」
啟將這三個月的見聞說了出來,很多自己的主意也說成了文命的打算,等他說完,再次靜靜的跪在那里等待素娥仙子發話。
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素娥仙子才開口說:「按照你所說,的確文命有治水之能,能夠擔任共工之職責,可惜虞侯還沒有找到,就算想要推薦,也是一件難事。」
「小的明白了。」
聽到虞侯還沒有找到,啟心中還是有一些失望,這天下已經無主一年了,若是這樣下去,可就糟糕了。
素娥仙子聽到他這話,對著他說:「你去苗山。」
啟聽著這個沒頭沒尾的話先是一愣,然后恭敬的說是。
苗山就在城外幾里的地方,啟到了苗山,發現這里沒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。
在苗山走了一圈之后,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遇到了那個阿夏。
阿夏對著啟說:「阿牛,沒有想到我們又見面了。」
「是的,沒有想到姑娘從中岳又回到了這里。」
「你似乎一點都不驚訝我的出現。」
阿夏淺淺的一笑,嘴角出現了兩個酒窩。
「因為這人總是在天命的指引下相逢分離,驚訝也好,吃驚也好,都已經改變不了。」
啟平靜地說著。
阿夏噗的一笑,對著啟說:「你這話可真玄乎,對了,你來這里是想找那個人吧,我帶你去吧。」
啟聽到這話,心中一動,對著阿夏行禮說:「那么多謝阿夏你了。」
阿夏帶著他到了一個茅草屋前面,對著他說:「你要見的人就在這里面,你進去就是了。」
啟點點頭,恭敬整理了一下衣服,然后一步一跪地到了房門外,對著里面恭敬說:「小的阿牛,見過虞侯。」
「無須多禮,你能找到寡人,也是一種天意,你進來吧。」
啟三叩首之后,才推門而入,看到里面一個老人正坐在那里寫著東西。
這人和普通的農民沒有什么區別,衣著神態都沒有什么出眾的。
啟在疑惑的時候,虞侯抬起頭,啟看到那一雙有著兩個眼眸的眼睛,感受到一種溫暖,還有睿智。
啟覺得在這一雙眼睛之下,任何事情都不能被隱瞞,自己也像是被虞侯給看穿了一下。
「你來這里,是她讓你來的吧。」
「是的,殿下想向虞侯你推薦一個人。」
「是嗎?不知道是誰呢?」
「是崇伯的公子。」
虞侯微笑地說:「原來是高密公子,他是想要治水是吧。這件事寡人早就知道了,寡人本來想推薦他給帝堯的,沒有想到帝堯會山陵崩。」
虞侯說到最后,眼中露出感傷之情。
「現在天下萬民都期待虞侯能夠登大位,掌神器,為何虞侯你會隱居在苗山?」
啟將自己心中的疑問給詢問出來,說完之后,他就感覺到后悔了,連忙說:「小的一時多嘴,還請虞侯責罰。」
「無妨,寡人不愿意踐帝位,只是不知道如何治天下,帝堯以仁德治天下,而如今寡人尚不知如何治理天下,不知治,如何能輕掌天下,以害天下公器。」
虞侯說完,看了案幾上的帛書,再次嘆息說:「洪水固然要治,這人心又何嘗不是呢?」
「從帝軒轅,到帝高陽、帝高辛、帝堯,無不受命改制,帝軒轅師云,立云官,建云師。帝高陽師鳥,立鳥官。帝高辛執中明鬼神而化天下。帝堯立四岳,以明農時。」
虞侯從遠古的帝軒轅一直談到帝堯,談論他們如何治理天下,又有何弊端,繼任者又是如何補救。
啟聽著虞侯這一番言論,才相信,若是虞侯不當天下之主的,那么這天下就沒有人配了。
聽著虞侯說完,啟恭敬地說:「大人既然知道帝堯時候得失,自然有辦法解決。」
虞侯搖頭對著啟說:「這個世上的學問有兩種,一種是盛世之學,一種是衰世之學,盛世之學。所謂衰世之學就只是道理,卻不能干成事,崇伯等人皆是如此。盛世之學便是知道道理,能夠用好這道理。」
啟點點頭,看著桌子上的帛書,佩服地說:「那么虞侯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登大位呢?」
虞侯嘆了一口氣,對啟說:「不知道,寡人也不知道如今天下要如何治理。」
「小的如今能夠做的,就只能向上天祈禱,希望虞侯能夠早日想出來,為天下蒼生造福。」
聽到啟這么說,虞侯對著他說:「有心了,你若是無事,和我坐在一起聊聊,很多事情需要多聊才會有想法。」
啟也沒有謙虛,能夠聽到這么一位大賢者的教導,他自然是求之不得。
虞侯告訴啟,帝堯敬受民時如今已經不行了,第一是洪水泛濫,春種之后,夏季暴雨漲水,多少辛苦就一夜白費。第二就是如今氣候變化異常,從洪水以來,春凋秋榮之事常用。
關于第二點,虞侯告訴啟,按照四岳的考證,是天數不對。每四年,一年的時節就要推后一日,而歷法還是遵從帝軒轅時候留下的歷法,小民不知,以冬為春,自然有春凋之事。
「那么是否能讓四岳重新推算歷時,改訂四時。」
啟心想這個倒不是很大的毛病,有錯誤了,讓四岳改就是了。
虞侯說這個自然不是問題,不過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這個,而是民眾的關系。
虞侯告訴啟,從帝軒轅傳下的禮樂如今不能施行了,比如朝貢巡守,本來諸侯四年朝貢一次,而因為大洪水阻隔,諸侯以道路不便就不朝貢了,而天子巡守也成為一件難事。從洪水發了之后,帝堯只能帝山或者平陽,不能巡守四方。
啟點點頭,這個倒是,若不是帝堯山陵崩的話,天下諸侯不都回去帝山,洪水只是一個借口,以他們的修為,就算在海上遇到暴風雨都未必有事。
「這朝貢巡守一壞,帝不知道諸侯是優是劣,諸侯不能觀帝之正,君臣不得相通。臣不知君過,君不知臣罪,就算賢如帝堯,也不能治世升平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嘆氣一聲,然后補充說:「有的良善君子還能恪守古禮,替天下治理國中民眾。而又不善者,縱情聲樂,禍害萬民。更有甚者,趁亂生事,妄想再回到五族時代。」
啟聽到這里,不由額頭之中出現了冷汗,他心想虞侯不會是看穿了自己的身份,暗中在提示自己。
「虞侯顧慮的事,不知道虞侯準備如何處理這些人呢?」
「這就是寡人現在為難的地方,若是出兵平定,反而不好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。
啟卻不以為然,對著虞侯說:「虞侯,小的斗膽,對于不孝不賢者,理當討伐,若是虞侯為了一人之仁,而還害了天下大仁,豈不是本末倒置。」
「這不然,小兄弟,很多事情雖然能簡單解決,但是未必能永遠安逸,對于不孝不賢者,伐是討伐不盡的,當初帝軒轅誅殺了蚩尤,天下也未必平定,帝軒轅年年征伐,直到橋山山陵崩,帝高陽也征伐共工,帝高辛有房吳之亂。乃至帝堯,天下才定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嘆氣的說:「話雖如此,帝堯巡視三苗之時,也有蠱毒之災,多虧火正有百草靈丹,才能順利過來,前面四帝皆是寬厚仁愛之人,圣德如天,征伐尚不能成事,寡人才疏學淺,又如何能以刀兵止干戈呢?」
「小的受教了,小的智慮淺薄,難及虞侯萬一。」
啟雖然這么說著,心中卻是不以為然,這諸侯若是不服,那就征伐,哪用想這么多法子。
虞侯一笑,繼續說:「除此之外,寡人也在思考,如何定樂。」
虞侯準備接下去說的時候,外面的阿夏恭敬的說:「大人,宴龍大人回來了。」
「真是太好了,快請他進來。」
虞侯臉上帶著燦爛的笑意,連忙吩咐說。
很快,一個中年男子走了進來,他看了一下啟,然后看著虞侯說:「重華,你真的要讓我難辦,不過你可以安心了,那群諸侯,已經被我引到北方去了,等他們從終北國回來,時間也差不多了。」
「多謝宴龍你了。天下諸侯的好意寡人是心領了,只不過在事情沒有辦好之前,寡人不能輕易登上大位,害了這天下公器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詢問宴龍說:「不知道伯益最近如何?」
宴龍聽到這個詢問,對著虞侯說:「這件事我還差點忘了,伯益已經認皋陶為父親了。」
虞侯高興地說:「這個很好呀,伯益能夠有大業的指點,比起在我這個老頭子身邊好多了。」
啟聽到這話,心中暗自嘆氣一聲,皋陶,這也是一位賢人,關于他的事跡,在大荒廣為流傳。
作為帝堯世道的理司,皋陶執法至公,讓人尊敬,很多人都說,要不是皋陶太過年輕,這帝位未必是虞侯的。
伯益認了皋陶為父親,那么就再也不是賤籍出身,而是一個尊貴的公子了。
啟心想自己距離伯益真的越來越遠了,自己還在當一個卑微的下人,而他已經成為了人中之龍了。
心中再次出現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,啟下意思的握緊了自己的拳頭,他感覺到紙甲要刺入自己肉中,這一種疼痛感讓啟平靜下來,松開手坐在那里。
「嫉妒嗎?嫉妒是沒有用的,這應該丟棄掉,只要我能夠得償所愿,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。」
啟堅定了心念,不在理會這些,伯益過的再好,也是伯益的。自己現在不是嫉妒他人的時候。
宴龍看了看啟,然后欲言又止地望了望虞侯,啟看到宴龍這樣,連忙說:「小的叨擾已久,小的先告退了。」
虞侯點點頭,親自送啟到大門,啟連說不敢,然后離開這里。
走了沒有多久,啟看到了正坐在樹上的阿夏,阿夏手中拿著一朵淺黃色野花,在那里甩著花朵。
看到啟走過來,阿夏對著啟說:「阿牛,你要是沒事的話,就上來坐一下吧。」
啟心中也有些悶,于是爬上樹,阿夏對著他笑著說:「我還以為你會嗖的一聲,躍到這樹上呢?」
啟苦笑一聲說:「阿夏你取笑我了,我怎么會有這樣的修為呢?」
阿夏對著啟說:「如今天色已經不早了,你就在這里住一晚上,明天再回去如何?」
「好。」
「我還以為你會說你有急事,今天就要下山呢?沒有想到你竟然會留下來,陪我坐在這里。」
啟微微一笑,對著阿夏說:「我就是一個小人,哪有什么急事。」
阿夏笑了笑,啟發現,阿夏笑的時候,有種難以言說的味道,本來不是很美麗的阿夏,在這一瞬間,有一種奇特的魅力。
「阿牛,你帶著這個木頭疙瘩不累嗎?你取下來我看看,你到底長得怎么樣?」
「估計要讓阿夏是失望了。」
「難道一個美男子嗎?」
阿夏笑著,啟也沒有多說什么,將自己的面具取了下來。
阿夏仔細打量了一下,對著啟說:「還算不錯,只是你眉宇之間有太多憂愁了,一個人有太多心事不太好。放開心一點,這人無憂無慮多了,自然會長命百歲。」
「阿夏,我很羨慕你能夠這么快樂,但是我不能,我的身份注定我有太多憂愁,我要擔心殿下,擔心自己,總是思慮一些自己不應該思慮的事情。我在小的時候,也想過長命百歲,不過后來長大才知道,若是現在這樣,長命百歲又有什么意義呢?」
阿夏再次笑著說:「不用擔心這些,若是你相信我的話,將你的心事告訴我,我或許會幫你實現一個愿望。」
「是嗎?阿夏多謝你了,只不過我沒有什么愿望,只是想見一個人。」
啟看著逐漸出現的星星,喃喃地說:「我尋找這個人已經五年了,我想再次見到她,再聽見她吹奏那個曲子,除此之外。」
阿夏歪著頭,看了看阿牛,然后對著他說:「這個人叫什么名字?」
「我不知道。」
「那么他有什么顯眼的地方嗎?」
「她是月宮的仙子,阿夏,你見到她第一眼的時候,就會明白,這個世界真的有仙女的,她如同春蘭一般幽靜,如青蓮一樣高雅,如秋菊一般淡恬,如寒梅一般傲氣。世間是絕對沒有這一般人的,只有月亮,那高潔的廣寒宮,才能誕養出如此女子。」
阿夏聽到這話,目光奇怪的看著他,啟無奈的嘆息一聲說:「阿夏,我剛才有點失態了,想必你也不會相信天下有這種人,認為我不過在說夢話。」
「不,你說的那個人我倒是認識,不過,阿牛,我不能告訴你她是誰,因為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,你是一個很聰明的人,我想你應該明白我,我這是為了你好。」
啟看著坐在身旁的這個人,心中感覺難以言說,就如同一個多日未曾喝水的人突然找到了水源那般欣喜,而這水卻是咸咸的海水,無法入口那般絕望。
他的身體因為這復雜的神情而輕微的顫抖著,他好似一只重病的小鳥站立在樹枝上,只要輕微一點晃動,他就有可能跌落下去。
阿夏伸出自己白嫩的小手,輕輕的拍著他的背脊,對著他說:「阿牛,人間事總不是那么美好,有些事情我們無力改變,只能放開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看著滿天的繁星,對著他說:「對于這種事情,既然無法改變,那么就放開,笑著活下去,畢竟已經這么苦了,還不放開心這又是何必呢?」
啟聽到這話,深深地嘆了一口氣,從樹上滑了下來,然后躺在草地上面,他看著滿天的繁星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阿夏走到他的身邊,也躺了下來,同樣看著滿天的繁星,沒有說話。
啟伸出自己的手,用力地向前捏了一下,好像要抓住什么一般,不過他縮回自己的手,卻什么都抓不住。
「阿夏,多謝你,我知道很多事情今不如人意,這一切皆是天命操作,一切早已經決定好了,貴族的兒子永遠是貴族,奴隸的兒子永遠是奴隸,沒有誰能擺脫這種命運,也沒有誰想擺脫這種命運,在我當初遇見她的時候,我就已經明白了,我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,我這個微小的愿望也不能達成。」
阿夏聽著啟說這些話,對著他說:「這樣吧,要不我彈奏一首給你,不過你要答應我,從今以后要開開心心的,不要這么多心事。」
啟沒有回答,阿夏離開這里,很快就抱著一張琴回來。
阿夏調適了一下音色,開始彈奏起來,這琴聲如同綿綿春雨,帶著萬種柔情滋潤啟那干涸的心臟。
啟在一旁聽著,看著阿夏專心彈琴的樣子,不由心中一動,坐起身來,看著身邊的石頭,扣石而歌。
一曲完畢,啟對著阿夏說:「為什么阿夏你對我這么好呢?按照你的身份,你應該不會為我這個奴隸而彈奏歌曲吧。」
「或許這就是命吧,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,很多人想要我彈奏一首曲子,我都沒有同意。而你卻是第一個聽我彈奏曲子的人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臉一紅,但是很快目光真摯地看著他說:「最開始我只是想跟著你將那些人給引開,但是這一路上,我對你逐漸改觀了,你雖然出身低微,但是你的品德卻是高尚的。」
「你明明有錢改善自己的生活,但是你沒有,而是將他們送給其他人,這一點最為可貴。若是諸侯人人都像你的話,就算洪水再大,也不足為懼。」
啟靜靜的聽著阿夏說著,眼中出現了一絲難過神色,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,對著阿夏說:「真是承蒙阿夏你錯愛了,其實我只是過窮日子過慣了,才會這樣。」
「不說這些了,我知道,你從來沒有對我說過真話。你的心如同九淵一般,深不可測。虞侯能見你,想必也是看出了你的不凡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再次對著他說:「不早了,早些休息吧,我最后能夠告訴你的就是,那個人即將許配給伯益了,就在虞侯登基的時候。」
阿夏說完,站起身來,拍了拍啟的肩膀。阿夏能感受到啟的肩膀已經十分僵硬,她也不能再說什么,語言沒有什么用,剩下的就只有他本人自己克服了。
啟茫然坐在那里,如同一個木頭人一般,他不知道自己站起身的,什么時候離開苗山的。
等他在冰涼的河水刺激之下醒過來的時候,他發現了自己渾身都是跌傷,衣服也被灌木樹枝給掛爛了。
這一切,他都沒有知覺,他望著河水之中,自己拿還算清秀的臉,想要哭,卻哭不出來。想要大聲尖叫,卻又發不出任何聲音。
他看著自己樣子,心中迷茫不知所措,他再次搖搖晃晃的走著,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什么地方。
不知道走了多久,也不知道走了多遠,在啟看清眼前情景的時候,他已經到了南屏山,那塊石頭面前。
啟再次跪在地上,所有傷心,難過,無助還有憤恨一下涌上心頭,他放聲大哭,哭著哭著,他又大笑起來,笑中帶淚,如同瘋子一般。
哭到淚盡,笑到聲啞,他終于堅持不住,倒在地上。
在迷迷糊糊之中,他似乎看到一個聲影,他伸出自己的雙手,想要抓住什么,最后什么都沒有抓住。
秋風帶著一絲涼意吹向啟,啟慢慢的睜開眼睛,他找到自己藏好的洞簫,嗚咽的吹奏著,簫聲充滿了哀傷和悲怨。
等啟吹奏完畢,將眼睛睜開的時候,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。
白蘭靜靜的站在那里,目光哀怨的望著啟,啟將洞簫再次用布裹起來,藏在石頭下面,對著白蘭說:「夫人,你怎么在這里。」
「因為有人看到你失魂落魄地走到這里,于是我就來了,你這一年還好嗎?」
啟恭敬的說:「還好,多謝夫人掛心了。六侯爺也來了嗎?」
白蘭搖搖頭,輕聲對著他說:「啟,你不要再提他好嗎?我在這一年才明白,原來有些事情一旦改變了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鳥若是變成了魚,就再也不是鳥了。」
啟沒有說什么,只是恭敬白蘭說:「白蘭姑娘,山中苦寒,小心著涼,還是回到城里再說吧。」
白蘭和啟一起離開南屏山,白蘭也將自己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慢慢說了出來。
被舒窈仙子送到城里之后,白蘭很快找到了城主,讓城主去通知伯益,啟被舒窈仙子抓走的事情。城主也知道伯益是虞侯的弟子,于是快速傳信給伯益。
伯益和六侯爺也到了城中,見到白蘭,伯益去找啟,而白蘭和六侯爺一起到了帝山。
但是他們到帝山的時候,得知虞侯消失的消息,眾人于是四散去找。
白蘭也和六侯爺到了東海龍國,在那里居住了三個月。這三個月白蘭沒有詳說,啟能感受到白蘭過的不是很好。
貴族是很講究出身,尤其是龍國這個曾經受帝軒轅冊封的國家。
白蘭最后離開了龍國,離開了六侯爺。
說到這里,白蘭看著他說:「啟,你知道嗎?我和敖烈在一起的時候很快樂,他風雅有禮,是我從小幻想的公子。但是……」
白蘭說到這里,貝齒輕咬紅唇。
白蘭想到了自己在龍宮的日子里面,夜深人靜的時候,她有那種燥熱感,她是一個成年的女子,有著生理上的需要。
龍宮里面的壓抑,讓她更加希望獲得快樂,每每想到這些人對自己歧視,她就忍不住的摸向自己的牝戶。
她從芳那里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,她玩弄自己的乳房,用手指探索,當快感越來越多的時候,她進入一種幻想之中。
那個人最開始模糊的是,她也看不清楚,但是慢慢的,她才發現,那個人竟然是啟。
她最開始無法接受,否則自己的想法,但龍宮那深深的門第觀念,讓她徹底清醒過來,于是她只能回來。
白蘭對著啟說:「但是我發現我離開他的時候,只是有些傷心,并沒有太多不舍。而你就不同了,在那人帶你離開的時候,我很恐慌,我害怕自己再也見不到你了。」
白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,然后再次說:「在龍國的時候,我心中一直在詢問自己,我到底是想要誰?」
「白蘭姑娘,請恕小的斗膽說一句,你喜歡的自然是六侯爺,只不過龍國的人太過注重身份,讓你感覺到難受,我想只要六侯爺能幫你恢復身份,你還是女兒國的大家閨秀,龍國眾人還是會接受你的。」
「不,啟,若是我真的喜歡六侯爺,我是不會在乎那些人說什么的,就如同我回到這里一般。這是一種勇氣,我知道你喜歡的并不是我。不過啟,你應該知道我的心情吧。若是你能和那位仙子在一起的話,你是否能夠放棄一切,不顧其他人的說法。」
這話如同一根尖銳的刺刺入啟的心臟,他再次感覺到自己呼吸有些困難,好像有人用手卡著他的脖子一般。
他過了很久才平定下來,對著白蘭說:「我對那位仙子只是敬仰,我沒有任何喜歡,我不配。不過白蘭姑娘你是我的貴客,無論你想要在陶澤城待多久,都可以。」
「那么我要嫁給你,你會娶我嗎?」
白蘭鼓足勇氣,終于說出了這句話。
這一年時間,她終于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,在陶澤城,她總會想起和啟在一起的日子,那些日子讓她心中時而甜蜜,時而感傷。
啟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對著白蘭說:「這件事我希望白蘭姑娘能夠想好,這種事情可不能開玩笑,至于小的,小的從來沒有拒絕過白蘭姑娘的任何要求。」
「婚禮?」
啟心中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個詞,心中再一次感覺到難過,他想要抓住東西似乎再也抓不住了。
白蘭點點頭,兩人回到城中之后,就看到一個游俠跑了過來,對著白蘭說:「白蘭姑娘,你原來在這里呀,六侯爺可是找你很久了。」
白蘭神情復雜地看著游俠,想了想說:「現在六侯爺在什么地方呢?我有件事想要和他說。」
「在驛館,姑娘請吧,自從姑娘離開之后,六侯爺如同瘋了一般派人尋找你,這總算找著了,真是謝天謝地了。」
啟跟在白蘭的身后,看著白蘭的身影,眼中閃現過一絲迷茫的神情。
白蘭的容貌不比起看到的仙子們差,這樣一個美人,啟一直以為不會嫁給自己,但是如今白蘭卻說要嫁給他,他一時間也不知所措。
文命帶著啟他們三人繼續西行,到了帝山以西,文命看著這里群山如同鐵桶一般,感嘆說:「我父就是看到了這般景象,就是想著疏不如堵吧。可惜這次是人間大變,就算是如此雄壯的高山,也未必能擋住西海之水。」
文命看中一個比較矮的高山,詢問當地尚存的野人,得知這里叫做龍門。
文命在帛書上畫了一個圈,寫上龍門兩個字,對著啟說:「這里是一個要害,若是處理不好的話,前面做的都是畫餅。」
文命說著,解釋自己現在的構思,他準備按照啟的說法,弄一條主道,到信土州,然后再分成九條河道,進入東海。
「阿牛,我們先治白土州的洪水,然后治信土州和隱土州,最后再造開這龍門,將滔土州的西海水引流出來。」
啟說很好,衷心的希望文命能夠治水成功。
和文命翻山越嶺到正西的滔土州,看著這里四處都是水坑,文命嘆氣一口說:「還好西海變化較慢,若是突然地變,西海東流,那這滔土州豈不是成為一片汪洋。」
文命說完,繼續和啟一起查看水勢,在走到滔土州中央的時候,文命搖頭對著啟說:「看著水勢,看來一條河道難以疏通。」
啟這幾天也發現了,滔土州低洼的地方全是水,而且這些水還在不斷增長,尤其是有些地方成為了堰塞湖了,啟看著都驚心,若是這些湖泊崩塌,這附近生活的居民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受災了。
他們繼續向西前進,到了一個村子。聽說他們是為了治水而來,村里的人都熱情接待他們。
村里最老的一個老人對著他們說:「這么多年了,朝中終于肯派人來了。」
「老丈,以前不是有一個崇伯也是治水的嗎?他沒有來過這里嗎?」
「沒有,老夫只是聽人說,崇伯在滔土州和白土州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九仞城,崇伯從來沒有到過這邊來。」
文命再次一聲長嘆,沒有繼續這個話題,詢問老人災情如何,老人告訴他們,他們自從遭了水災之后,年年搬遷,沒有一日有安生的日子。
聽到這話,文命告訴老人,這樣的日子還請他們多忍耐一下,自己要治好這水患,也要二十多年。
「大人,能夠治好已經謝天謝地了,我們這些人是看不到那一天,只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不再受這水災之苦。」
文命說起明天要繼續向西,這老人連忙搖頭說:「大人,西邊可去不得,那是共工孔壬的領土,他手下的相柳,兇殘歹毒,很多人都死在相柳手中。」
啟這也想起了,相柳作為大荒十神之一,十分歹毒,據說修煉的功法也是用人命來修煉。
他也勸說文命,如今之計,還是不要太靠西邊,現在滔土州的情況已經探查的差不多了,不如就此前往西邊,看看西海那邊的情況吧。
豎亥他們也勸說文命,文命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,第二天他們就折向西北,前往到了肥土州。
這越往西邊走,水勢就越大,走到一半的時候,文命他們就停了下來,因為前面已經沒有路,就是一片汪洋大海。
「果然是西海東行了,以前從這里到西海,還有一個月的路程。」
文命說完,然后再次在帛書上畫了一下。
他們在這邊待了三天,文命詢問啟:「阿牛兄弟,我們從離開大火國,到這里用了多久時間。」
啟說有三個多月,接近四個月了。文命嘆氣地說:「我們光是走都要這么久,更不用說修建河道了。看來二十年,還是我少算了。」
「高密公子正年少,何必擔心這些事情呢?」
啟安慰了一下,然后繼續說:「其實小人覺得用不了十年,如今天下皆受洪水之災,萬民不能以稼穡為生,到時候高密公子只要每到一國,讓其國主發民調兵,疏通水路,這億兆子民齊心,可移山,可填海,二十年時間或許就還有多的。」
聽著啟的話,文命贊許的說:「阿牛兄弟,你這個點子好,的確若是各地萬民一起用力,開山填海也不是一件難事,只不過這樣大用民力,我擔心圣天子不會允許。」
「如今民不聊生,居陵食果,惶惶不可終日,治好洪水他們才能安生,這修水路,非是為一人一姓,而是為了億兆生民,我想圣天子也會同意的。」
文命點點頭,看著帝山的方向說:「不知道虞侯是否已經登大位,建皇極了。」
回去的路上,因為不用再查看水情,于是豎亥和大章一人背著一個,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,四人就回到了大火國。
到了驛館,文命對著啟說:「阿牛兄弟,現在只能麻煩你打聽一下,素娥仙子是否有意引薦我這個罪人之子治水。」
「不敢辜負高密公子重托,就算殿下不愿意,小的也會拼死力諫,若是這天下不由高密公子治水,那么這水患何時才能平息。」
啟離開驛館,回到了宮中,到了素娥仙子的門前,啟跪在地上說:「啟稟殿下,小的已經回來了。」
「你覺得文命之人是否可信。」
「小的不敢亂說,小的只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,原原本本的告訴殿下。」
啟將這三個月的見聞說了出來,很多自己的主意也說成了文命的打算,等他說完,再次靜靜的跪在那里等待素娥仙子發話。
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素娥仙子才開口說:「按照你所說,的確文命有治水之能,能夠擔任共工之職責,可惜虞侯還沒有找到,就算想要推薦,也是一件難事。」
「小的明白了。」
聽到虞侯還沒有找到,啟心中還是有一些失望,這天下已經無主一年了,若是這樣下去,可就糟糕了。
素娥仙子聽到他這話,對著他說:「你去苗山。」
啟聽著這個沒頭沒尾的話先是一愣,然后恭敬的說是。
苗山就在城外幾里的地方,啟到了苗山,發現這里沒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。
在苗山走了一圈之后,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遇到了那個阿夏。
阿夏對著啟說:「阿牛,沒有想到我們又見面了。」
「是的,沒有想到姑娘從中岳又回到了這里。」
「你似乎一點都不驚訝我的出現。」
阿夏淺淺的一笑,嘴角出現了兩個酒窩。
「因為這人總是在天命的指引下相逢分離,驚訝也好,吃驚也好,都已經改變不了。」
啟平靜地說著。
阿夏噗的一笑,對著啟說:「你這話可真玄乎,對了,你來這里是想找那個人吧,我帶你去吧。」
啟聽到這話,心中一動,對著阿夏行禮說:「那么多謝阿夏你了。」
阿夏帶著他到了一個茅草屋前面,對著他說:「你要見的人就在這里面,你進去就是了。」
啟點點頭,恭敬整理了一下衣服,然后一步一跪地到了房門外,對著里面恭敬說:「小的阿牛,見過虞侯。」
「無須多禮,你能找到寡人,也是一種天意,你進來吧。」
啟三叩首之后,才推門而入,看到里面一個老人正坐在那里寫著東西。
這人和普通的農民沒有什么區別,衣著神態都沒有什么出眾的。
啟在疑惑的時候,虞侯抬起頭,啟看到那一雙有著兩個眼眸的眼睛,感受到一種溫暖,還有睿智。
啟覺得在這一雙眼睛之下,任何事情都不能被隱瞞,自己也像是被虞侯給看穿了一下。
「你來這里,是她讓你來的吧。」
「是的,殿下想向虞侯你推薦一個人。」
「是嗎?不知道是誰呢?」
「是崇伯的公子。」
虞侯微笑地說:「原來是高密公子,他是想要治水是吧。這件事寡人早就知道了,寡人本來想推薦他給帝堯的,沒有想到帝堯會山陵崩。」
虞侯說到最后,眼中露出感傷之情。
「現在天下萬民都期待虞侯能夠登大位,掌神器,為何虞侯你會隱居在苗山?」
啟將自己心中的疑問給詢問出來,說完之后,他就感覺到后悔了,連忙說:「小的一時多嘴,還請虞侯責罰。」
「無妨,寡人不愿意踐帝位,只是不知道如何治天下,帝堯以仁德治天下,而如今寡人尚不知如何治理天下,不知治,如何能輕掌天下,以害天下公器。」
虞侯說完,看了案幾上的帛書,再次嘆息說:「洪水固然要治,這人心又何嘗不是呢?」
「從帝軒轅,到帝高陽、帝高辛、帝堯,無不受命改制,帝軒轅師云,立云官,建云師。帝高陽師鳥,立鳥官。帝高辛執中明鬼神而化天下。帝堯立四岳,以明農時。」
虞侯從遠古的帝軒轅一直談到帝堯,談論他們如何治理天下,又有何弊端,繼任者又是如何補救。
啟聽著虞侯這一番言論,才相信,若是虞侯不當天下之主的,那么這天下就沒有人配了。
聽著虞侯說完,啟恭敬地說:「大人既然知道帝堯時候得失,自然有辦法解決。」
虞侯搖頭對著啟說:「這個世上的學問有兩種,一種是盛世之學,一種是衰世之學,盛世之學。所謂衰世之學就只是道理,卻不能干成事,崇伯等人皆是如此。盛世之學便是知道道理,能夠用好這道理。」
啟點點頭,看著桌子上的帛書,佩服地說:「那么虞侯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登大位呢?」
虞侯嘆了一口氣,對啟說:「不知道,寡人也不知道如今天下要如何治理。」
「小的如今能夠做的,就只能向上天祈禱,希望虞侯能夠早日想出來,為天下蒼生造福。」
聽到啟這么說,虞侯對著他說:「有心了,你若是無事,和我坐在一起聊聊,很多事情需要多聊才會有想法。」
啟也沒有謙虛,能夠聽到這么一位大賢者的教導,他自然是求之不得。
虞侯告訴啟,帝堯敬受民時如今已經不行了,第一是洪水泛濫,春種之后,夏季暴雨漲水,多少辛苦就一夜白費。第二就是如今氣候變化異常,從洪水以來,春凋秋榮之事常用。
關于第二點,虞侯告訴啟,按照四岳的考證,是天數不對。每四年,一年的時節就要推后一日,而歷法還是遵從帝軒轅時候留下的歷法,小民不知,以冬為春,自然有春凋之事。
「那么是否能讓四岳重新推算歷時,改訂四時。」
啟心想這個倒不是很大的毛病,有錯誤了,讓四岳改就是了。
虞侯說這個自然不是問題,不過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這個,而是民眾的關系。
虞侯告訴啟,從帝軒轅傳下的禮樂如今不能施行了,比如朝貢巡守,本來諸侯四年朝貢一次,而因為大洪水阻隔,諸侯以道路不便就不朝貢了,而天子巡守也成為一件難事。從洪水發了之后,帝堯只能帝山或者平陽,不能巡守四方。
啟點點頭,這個倒是,若不是帝堯山陵崩的話,天下諸侯不都回去帝山,洪水只是一個借口,以他們的修為,就算在海上遇到暴風雨都未必有事。
「這朝貢巡守一壞,帝不知道諸侯是優是劣,諸侯不能觀帝之正,君臣不得相通。臣不知君過,君不知臣罪,就算賢如帝堯,也不能治世升平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嘆氣一聲,然后補充說:「有的良善君子還能恪守古禮,替天下治理國中民眾。而又不善者,縱情聲樂,禍害萬民。更有甚者,趁亂生事,妄想再回到五族時代。」
啟聽到這里,不由額頭之中出現了冷汗,他心想虞侯不會是看穿了自己的身份,暗中在提示自己。
「虞侯顧慮的事,不知道虞侯準備如何處理這些人呢?」
「這就是寡人現在為難的地方,若是出兵平定,反而不好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。
啟卻不以為然,對著虞侯說:「虞侯,小的斗膽,對于不孝不賢者,理當討伐,若是虞侯為了一人之仁,而還害了天下大仁,豈不是本末倒置。」
「這不然,小兄弟,很多事情雖然能簡單解決,但是未必能永遠安逸,對于不孝不賢者,伐是討伐不盡的,當初帝軒轅誅殺了蚩尤,天下也未必平定,帝軒轅年年征伐,直到橋山山陵崩,帝高陽也征伐共工,帝高辛有房吳之亂。乃至帝堯,天下才定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嘆氣的說:「話雖如此,帝堯巡視三苗之時,也有蠱毒之災,多虧火正有百草靈丹,才能順利過來,前面四帝皆是寬厚仁愛之人,圣德如天,征伐尚不能成事,寡人才疏學淺,又如何能以刀兵止干戈呢?」
「小的受教了,小的智慮淺薄,難及虞侯萬一。」
啟雖然這么說著,心中卻是不以為然,這諸侯若是不服,那就征伐,哪用想這么多法子。
虞侯一笑,繼續說:「除此之外,寡人也在思考,如何定樂。」
虞侯準備接下去說的時候,外面的阿夏恭敬的說:「大人,宴龍大人回來了。」
「真是太好了,快請他進來。」
虞侯臉上帶著燦爛的笑意,連忙吩咐說。
很快,一個中年男子走了進來,他看了一下啟,然后看著虞侯說:「重華,你真的要讓我難辦,不過你可以安心了,那群諸侯,已經被我引到北方去了,等他們從終北國回來,時間也差不多了。」
「多謝宴龍你了。天下諸侯的好意寡人是心領了,只不過在事情沒有辦好之前,寡人不能輕易登上大位,害了這天下公器。」
虞侯說到這里,詢問宴龍說:「不知道伯益最近如何?」
宴龍聽到這個詢問,對著虞侯說:「這件事我還差點忘了,伯益已經認皋陶為父親了。」
虞侯高興地說:「這個很好呀,伯益能夠有大業的指點,比起在我這個老頭子身邊好多了。」
啟聽到這話,心中暗自嘆氣一聲,皋陶,這也是一位賢人,關于他的事跡,在大荒廣為流傳。
作為帝堯世道的理司,皋陶執法至公,讓人尊敬,很多人都說,要不是皋陶太過年輕,這帝位未必是虞侯的。
伯益認了皋陶為父親,那么就再也不是賤籍出身,而是一個尊貴的公子了。
啟心想自己距離伯益真的越來越遠了,自己還在當一個卑微的下人,而他已經成為了人中之龍了。
心中再次出現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,啟下意思的握緊了自己的拳頭,他感覺到紙甲要刺入自己肉中,這一種疼痛感讓啟平靜下來,松開手坐在那里。
「嫉妒嗎?嫉妒是沒有用的,這應該丟棄掉,只要我能夠得償所愿,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。」
啟堅定了心念,不在理會這些,伯益過的再好,也是伯益的。自己現在不是嫉妒他人的時候。
宴龍看了看啟,然后欲言又止地望了望虞侯,啟看到宴龍這樣,連忙說:「小的叨擾已久,小的先告退了。」
虞侯點點頭,親自送啟到大門,啟連說不敢,然后離開這里。
走了沒有多久,啟看到了正坐在樹上的阿夏,阿夏手中拿著一朵淺黃色野花,在那里甩著花朵。
看到啟走過來,阿夏對著啟說:「阿牛,你要是沒事的話,就上來坐一下吧。」
啟心中也有些悶,于是爬上樹,阿夏對著他笑著說:「我還以為你會嗖的一聲,躍到這樹上呢?」
啟苦笑一聲說:「阿夏你取笑我了,我怎么會有這樣的修為呢?」
阿夏對著啟說:「如今天色已經不早了,你就在這里住一晚上,明天再回去如何?」
「好。」
「我還以為你會說你有急事,今天就要下山呢?沒有想到你竟然會留下來,陪我坐在這里。」
啟微微一笑,對著阿夏說:「我就是一個小人,哪有什么急事。」
阿夏笑了笑,啟發現,阿夏笑的時候,有種難以言說的味道,本來不是很美麗的阿夏,在這一瞬間,有一種奇特的魅力。
「阿牛,你帶著這個木頭疙瘩不累嗎?你取下來我看看,你到底長得怎么樣?」
「估計要讓阿夏是失望了。」
「難道一個美男子嗎?」
阿夏笑著,啟也沒有多說什么,將自己的面具取了下來。
阿夏仔細打量了一下,對著啟說:「還算不錯,只是你眉宇之間有太多憂愁了,一個人有太多心事不太好。放開心一點,這人無憂無慮多了,自然會長命百歲。」
「阿夏,我很羨慕你能夠這么快樂,但是我不能,我的身份注定我有太多憂愁,我要擔心殿下,擔心自己,總是思慮一些自己不應該思慮的事情。我在小的時候,也想過長命百歲,不過后來長大才知道,若是現在這樣,長命百歲又有什么意義呢?」
阿夏再次笑著說:「不用擔心這些,若是你相信我的話,將你的心事告訴我,我或許會幫你實現一個愿望。」
「是嗎?阿夏多謝你了,只不過我沒有什么愿望,只是想見一個人。」
啟看著逐漸出現的星星,喃喃地說:「我尋找這個人已經五年了,我想再次見到她,再聽見她吹奏那個曲子,除此之外。」
阿夏歪著頭,看了看阿牛,然后對著他說:「這個人叫什么名字?」
「我不知道。」
「那么他有什么顯眼的地方嗎?」
「她是月宮的仙子,阿夏,你見到她第一眼的時候,就會明白,這個世界真的有仙女的,她如同春蘭一般幽靜,如青蓮一樣高雅,如秋菊一般淡恬,如寒梅一般傲氣。世間是絕對沒有這一般人的,只有月亮,那高潔的廣寒宮,才能誕養出如此女子。」
阿夏聽到這話,目光奇怪的看著他,啟無奈的嘆息一聲說:「阿夏,我剛才有點失態了,想必你也不會相信天下有這種人,認為我不過在說夢話。」
「不,你說的那個人我倒是認識,不過,阿牛,我不能告訴你她是誰,因為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,你是一個很聰明的人,我想你應該明白我,我這是為了你好。」
啟看著坐在身旁的這個人,心中感覺難以言說,就如同一個多日未曾喝水的人突然找到了水源那般欣喜,而這水卻是咸咸的海水,無法入口那般絕望。
他的身體因為這復雜的神情而輕微的顫抖著,他好似一只重病的小鳥站立在樹枝上,只要輕微一點晃動,他就有可能跌落下去。
阿夏伸出自己白嫩的小手,輕輕的拍著他的背脊,對著他說:「阿牛,人間事總不是那么美好,有些事情我們無力改變,只能放開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看著滿天的繁星,對著他說:「對于這種事情,既然無法改變,那么就放開,笑著活下去,畢竟已經這么苦了,還不放開心這又是何必呢?」
啟聽到這話,深深地嘆了一口氣,從樹上滑了下來,然后躺在草地上面,他看著滿天的繁星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阿夏走到他的身邊,也躺了下來,同樣看著滿天的繁星,沒有說話。
啟伸出自己的手,用力地向前捏了一下,好像要抓住什么一般,不過他縮回自己的手,卻什么都抓不住。
「阿夏,多謝你,我知道很多事情今不如人意,這一切皆是天命操作,一切早已經決定好了,貴族的兒子永遠是貴族,奴隸的兒子永遠是奴隸,沒有誰能擺脫這種命運,也沒有誰想擺脫這種命運,在我當初遇見她的時候,我就已經明白了,我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,我這個微小的愿望也不能達成。」
阿夏聽著啟說這些話,對著他說:「這樣吧,要不我彈奏一首給你,不過你要答應我,從今以后要開開心心的,不要這么多心事。」
啟沒有回答,阿夏離開這里,很快就抱著一張琴回來。
阿夏調適了一下音色,開始彈奏起來,這琴聲如同綿綿春雨,帶著萬種柔情滋潤啟那干涸的心臟。
啟在一旁聽著,看著阿夏專心彈琴的樣子,不由心中一動,坐起身來,看著身邊的石頭,扣石而歌。
一曲完畢,啟對著阿夏說:「為什么阿夏你對我這么好呢?按照你的身份,你應該不會為我這個奴隸而彈奏歌曲吧。」
「或許這就是命吧,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,很多人想要我彈奏一首曲子,我都沒有同意。而你卻是第一個聽我彈奏曲子的人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臉一紅,但是很快目光真摯地看著他說:「最開始我只是想跟著你將那些人給引開,但是這一路上,我對你逐漸改觀了,你雖然出身低微,但是你的品德卻是高尚的。」
「你明明有錢改善自己的生活,但是你沒有,而是將他們送給其他人,這一點最為可貴。若是諸侯人人都像你的話,就算洪水再大,也不足為懼。」
啟靜靜的聽著阿夏說著,眼中出現了一絲難過神色,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,對著阿夏說:「真是承蒙阿夏你錯愛了,其實我只是過窮日子過慣了,才會這樣。」
「不說這些了,我知道,你從來沒有對我說過真話。你的心如同九淵一般,深不可測。虞侯能見你,想必也是看出了你的不凡。」
阿夏說到這里,再次對著他說:「不早了,早些休息吧,我最后能夠告訴你的就是,那個人即將許配給伯益了,就在虞侯登基的時候。」
阿夏說完,站起身來,拍了拍啟的肩膀。阿夏能感受到啟的肩膀已經十分僵硬,她也不能再說什么,語言沒有什么用,剩下的就只有他本人自己克服了。
啟茫然坐在那里,如同一個木頭人一般,他不知道自己站起身的,什么時候離開苗山的。
等他在冰涼的河水刺激之下醒過來的時候,他發現了自己渾身都是跌傷,衣服也被灌木樹枝給掛爛了。
這一切,他都沒有知覺,他望著河水之中,自己拿還算清秀的臉,想要哭,卻哭不出來。想要大聲尖叫,卻又發不出任何聲音。
他看著自己樣子,心中迷茫不知所措,他再次搖搖晃晃的走著,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什么地方。
不知道走了多久,也不知道走了多遠,在啟看清眼前情景的時候,他已經到了南屏山,那塊石頭面前。
啟再次跪在地上,所有傷心,難過,無助還有憤恨一下涌上心頭,他放聲大哭,哭著哭著,他又大笑起來,笑中帶淚,如同瘋子一般。
哭到淚盡,笑到聲啞,他終于堅持不住,倒在地上。
在迷迷糊糊之中,他似乎看到一個聲影,他伸出自己的雙手,想要抓住什么,最后什么都沒有抓住。
秋風帶著一絲涼意吹向啟,啟慢慢的睜開眼睛,他找到自己藏好的洞簫,嗚咽的吹奏著,簫聲充滿了哀傷和悲怨。
等啟吹奏完畢,將眼睛睜開的時候,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。
白蘭靜靜的站在那里,目光哀怨的望著啟,啟將洞簫再次用布裹起來,藏在石頭下面,對著白蘭說:「夫人,你怎么在這里。」
「因為有人看到你失魂落魄地走到這里,于是我就來了,你這一年還好嗎?」
啟恭敬的說:「還好,多謝夫人掛心了。六侯爺也來了嗎?」
白蘭搖搖頭,輕聲對著他說:「啟,你不要再提他好嗎?我在這一年才明白,原來有些事情一旦改變了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鳥若是變成了魚,就再也不是鳥了。」
啟沒有說什么,只是恭敬白蘭說:「白蘭姑娘,山中苦寒,小心著涼,還是回到城里再說吧。」
白蘭和啟一起離開南屏山,白蘭也將自己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慢慢說了出來。
被舒窈仙子送到城里之后,白蘭很快找到了城主,讓城主去通知伯益,啟被舒窈仙子抓走的事情。城主也知道伯益是虞侯的弟子,于是快速傳信給伯益。
伯益和六侯爺也到了城中,見到白蘭,伯益去找啟,而白蘭和六侯爺一起到了帝山。
但是他們到帝山的時候,得知虞侯消失的消息,眾人于是四散去找。
白蘭也和六侯爺到了東海龍國,在那里居住了三個月。這三個月白蘭沒有詳說,啟能感受到白蘭過的不是很好。
貴族是很講究出身,尤其是龍國這個曾經受帝軒轅冊封的國家。
白蘭最后離開了龍國,離開了六侯爺。
說到這里,白蘭看著他說:「啟,你知道嗎?我和敖烈在一起的時候很快樂,他風雅有禮,是我從小幻想的公子。但是……」
白蘭說到這里,貝齒輕咬紅唇。
白蘭想到了自己在龍宮的日子里面,夜深人靜的時候,她有那種燥熱感,她是一個成年的女子,有著生理上的需要。
龍宮里面的壓抑,讓她更加希望獲得快樂,每每想到這些人對自己歧視,她就忍不住的摸向自己的牝戶。
她從芳那里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,她玩弄自己的乳房,用手指探索,當快感越來越多的時候,她進入一種幻想之中。
那個人最開始模糊的是,她也看不清楚,但是慢慢的,她才發現,那個人竟然是啟。
她最開始無法接受,否則自己的想法,但龍宮那深深的門第觀念,讓她徹底清醒過來,于是她只能回來。
白蘭對著啟說:「但是我發現我離開他的時候,只是有些傷心,并沒有太多不舍。而你就不同了,在那人帶你離開的時候,我很恐慌,我害怕自己再也見不到你了。」
白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,然后再次說:「在龍國的時候,我心中一直在詢問自己,我到底是想要誰?」
「白蘭姑娘,請恕小的斗膽說一句,你喜歡的自然是六侯爺,只不過龍國的人太過注重身份,讓你感覺到難受,我想只要六侯爺能幫你恢復身份,你還是女兒國的大家閨秀,龍國眾人還是會接受你的。」
「不,啟,若是我真的喜歡六侯爺,我是不會在乎那些人說什么的,就如同我回到這里一般。這是一種勇氣,我知道你喜歡的并不是我。不過啟,你應該知道我的心情吧。若是你能和那位仙子在一起的話,你是否能夠放棄一切,不顧其他人的說法。」
這話如同一根尖銳的刺刺入啟的心臟,他再次感覺到自己呼吸有些困難,好像有人用手卡著他的脖子一般。
他過了很久才平定下來,對著白蘭說:「我對那位仙子只是敬仰,我沒有任何喜歡,我不配。不過白蘭姑娘你是我的貴客,無論你想要在陶澤城待多久,都可以。」
「那么我要嫁給你,你會娶我嗎?」
白蘭鼓足勇氣,終于說出了這句話。
這一年時間,她終于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,在陶澤城,她總會想起和啟在一起的日子,那些日子讓她心中時而甜蜜,時而感傷。
啟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對著白蘭說:「這件事我希望白蘭姑娘能夠想好,這種事情可不能開玩笑,至于小的,小的從來沒有拒絕過白蘭姑娘的任何要求。」
「婚禮?」
啟心中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個詞,心中再一次感覺到難過,他想要抓住東西似乎再也抓不住了。
白蘭點點頭,兩人回到城中之后,就看到一個游俠跑了過來,對著白蘭說:「白蘭姑娘,你原來在這里呀,六侯爺可是找你很久了。」
白蘭神情復雜地看著游俠,想了想說:「現在六侯爺在什么地方呢?我有件事想要和他說。」
「在驛館,姑娘請吧,自從姑娘離開之后,六侯爺如同瘋了一般派人尋找你,這總算找著了,真是謝天謝地了。」
啟跟在白蘭的身后,看著白蘭的身影,眼中閃現過一絲迷茫的神情。
白蘭的容貌不比起看到的仙子們差,這樣一個美人,啟一直以為不會嫁給自己,但是如今白蘭卻說要嫁給他,他一時間也不知所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