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(1)
轉過年,開了春,甄永信接到一封來信,信是從山東青州寄來的,猜想是賈南鎮寄的。
信中言辭真摯而樸實,回憶了和甄永信共處的那些愉快的時光,敘述了對哥哥的思念之情。信中說他已成了家,妻子是地方上一戶望族家的姑娘。家里的房子已蓋好,是五間瓦房的四圍大院,剩下的錢,置辦了一百畝地。現在家里雇了三個伙計,整天領著伙計下田擺弄土坷垃。言語里透露出對眼下日子的不滿和無奈。信的結尾,順便邀請哥哥得空來玩些日子。
甄永信閑來無事,在家里憋悶得難受,正缺少一個出門的托辭。怕妻子阻攔,接到賈南鎮的來信,就相信這封信的衷旨,全在最后一句話上,所以當妻子問他信里都說些什么事時,他就把信在妻子眼前晃了晃,“他叫我去一趟。”
“什么事兒呀,大老遠的,還得漂洋過海的。”
“說不準,”甄永信面色深沉,“信中沒提。”
“那得多長時間?”
“說不準,”甄永信放下信,開始收拾行裝。
第二天早晨,世義世德要上學時,甄永信洗完臉,把兩個兒子喊過來,說,“你倆都大了,爹不在家時,要給你媽省心,”大兒子世義點點頭,老二因為昨天晚上央求爹帶他一塊去,遭到拒絕,現在正奴著嘴,不吭氣兒。甄永信摸了摸老二的頭,“你們還小,將來有的是出門的機會。家里有什么事,你哥倆兒要撐起來,別老讓你媽往外跑。”說著,又指了指世義,“我在你這么大時,就沒了爹,開始當家了。行了,上學去吧。”邊說,邊和孩子們一塊出了門,雇了輛馬車,往大連碼頭去了。
船在龍口靠了岸,上岸后租了輛馬車,就往青州去了。兩天后到了青州地界,傍晚到了賈家莊。賈南鎮對好友的突然造訪,有些驚異,興奮而慌亂,接進家門,一一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和妻子。甄永信看到好友時,心里也覺得驚異,才分手幾天,小兄弟已顯得蒼老了許多,往日白凈書生似的面皮,在田野里雨打風吹,已變得黝黑粗糙了,握手時,賈南鎮掌心粗硬的老繭,硌得他手指生疼,而那年輕的妻子,也不像信中說的大家閨秀,粗手粗腳的,正系著圍裙,在灶上做飯,凸起的腹部,表明她已身懷六甲。
“不是說了嗎?大喜的時候,別忘了告訴哥一聲。”甄永信客氣地抱怨好友。
“咳,大老遠的,哪好意思驚動哥哥。”
“盡說見外的話,”甄永信顯得挺生氣,“哥在家閑著無事,出來走走也當散心了。你瞧,這不就來了嗎?”
說話間,炕上桌子已經擺滿了酒菜,多是自家地里出的,雖不講究,也頗有農家風味。當著一家人的面,不便隨便說話,無外乎相互勸酒吃菜一類的客套。吃到深夜,才散席就寢。
鄉下人一日生活,隨著太陽轉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第二天早晨,吃了早飯,賈南鎮過來說了幾句安慰的話,就領著伙計們下田去了。白天里家中就只剩下婆婆帶著媳婦忙家務。甄永信搭不上話兒,閑著無事就在村里走走。莊戶人家,到處都是牛吼羊鳴,狗躥雞跳的,住了幾天,不免心生厭煩,動了離去的念頭。
“這是為何?”當甄永信把心里的打算說出來時,好朋友大為不解,“哥哥才來幾天?就這么走了,讓小弟心里作何感想啊?”
“你也不必多想。”甄永信安慰他,“哥這次來,一來是思念兄弟,想來看看,這不就來了嗎;二來是想到山東各地走走,開開眼界,散散心。老在家呆著,憋悶。”
“哥說的正是,小弟何曾不也這樣想?”賈南鎮抱怨,“小弟也是闖蕩慣了,冷丁拴在家里,也煩得不行,幾次動了再出去闖蕩的念頭,無奈爹娘嚇得要命,這不,你也看見了,生生硬是托人給小弟說了這門親。一聽說小弟要外出,就鼻涕眼淚地勸阻,小弟實在看不過眼,才天天領著伙計們下田。”
甄永信苦笑一下,“兄弟還是比哥幸運,還有爹娘牽掛,哥可是早就沒有了這份福分了。”
“哥現在要走,是想去哪兒?”
“先到濟南府去轉轉,而后再說。”
“這倒不錯,干脆,我也隨哥去轉轉,散散心,再呆在家里,都快憋死了。”
“好倒是好,只是令尊令堂那邊兒怎么說?”
“好說。我就說配哥哥出去走走,也算盡地主之誼,他們總不該阻攔吧。”
“要能這樣,最好,省得我一個人孤單。”
礙于客人的面兒,這回父母沒哭勸。只是囑咐一句,“早去早回。”便沉著臉,不再說話。
問題出在妻子那里。當丈夫央求帶點盤纏時,妻子只給了十個銅板,再一個子兒都不肯多給。隔著門簾,甄永信聽到賈南鎮低聲懇求,猜測出原委,便打開皮箱,從中取出兩錠四十兩的銀子,放到老人的炕上,故意提高了聲音,以便讓隔壁的小兩口聽得清晰,“兄弟大婚,也不告訴我一聲,沒趕上熱鬧,今兒個就把這銀子留下,權作我當哥哥的隨禮了。”
“這可不中!”炕上兩個老人幾乎同時跳了起來,一人捧著一錠銀子,要往甄永信的皮箱里塞,“過時巴節的,還隨什么禮呀?這么大的禮,豈不是折俺的壽嗎?”
聽到外屋人的爭吵,小兩口暫時放下了爭執,躥過來幫著掙扯。看看老人堅持推辭,甄永信就把兩錠銀子往新娘懷里塞。說是給弟妹置辦點首飾,也是當哥哥的一點心意。新婦羞怯地捧過銀子,嘴里連說,“不要、不要。”最后堅持不過,才勉強收下,并拿出一錠遞給丈夫,說,“這一錠你拿去,權當和哥一路上的盤纏。”另一錠則緊緊地摟在懷里。賈南鎮還要推辭,甄永信說,“兄弟再掙扯,哥就一個人走了。”這才把事兒平了下來。
信中言辭真摯而樸實,回憶了和甄永信共處的那些愉快的時光,敘述了對哥哥的思念之情。信中說他已成了家,妻子是地方上一戶望族家的姑娘。家里的房子已蓋好,是五間瓦房的四圍大院,剩下的錢,置辦了一百畝地。現在家里雇了三個伙計,整天領著伙計下田擺弄土坷垃。言語里透露出對眼下日子的不滿和無奈。信的結尾,順便邀請哥哥得空來玩些日子。
甄永信閑來無事,在家里憋悶得難受,正缺少一個出門的托辭。怕妻子阻攔,接到賈南鎮的來信,就相信這封信的衷旨,全在最后一句話上,所以當妻子問他信里都說些什么事時,他就把信在妻子眼前晃了晃,“他叫我去一趟。”
“什么事兒呀,大老遠的,還得漂洋過海的。”
“說不準,”甄永信面色深沉,“信中沒提。”
“那得多長時間?”
“說不準,”甄永信放下信,開始收拾行裝。
第二天早晨,世義世德要上學時,甄永信洗完臉,把兩個兒子喊過來,說,“你倆都大了,爹不在家時,要給你媽省心,”大兒子世義點點頭,老二因為昨天晚上央求爹帶他一塊去,遭到拒絕,現在正奴著嘴,不吭氣兒。甄永信摸了摸老二的頭,“你們還小,將來有的是出門的機會。家里有什么事,你哥倆兒要撐起來,別老讓你媽往外跑。”說著,又指了指世義,“我在你這么大時,就沒了爹,開始當家了。行了,上學去吧。”邊說,邊和孩子們一塊出了門,雇了輛馬車,往大連碼頭去了。
船在龍口靠了岸,上岸后租了輛馬車,就往青州去了。兩天后到了青州地界,傍晚到了賈家莊。賈南鎮對好友的突然造訪,有些驚異,興奮而慌亂,接進家門,一一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和妻子。甄永信看到好友時,心里也覺得驚異,才分手幾天,小兄弟已顯得蒼老了許多,往日白凈書生似的面皮,在田野里雨打風吹,已變得黝黑粗糙了,握手時,賈南鎮掌心粗硬的老繭,硌得他手指生疼,而那年輕的妻子,也不像信中說的大家閨秀,粗手粗腳的,正系著圍裙,在灶上做飯,凸起的腹部,表明她已身懷六甲。
“不是說了嗎?大喜的時候,別忘了告訴哥一聲。”甄永信客氣地抱怨好友。
“咳,大老遠的,哪好意思驚動哥哥。”
“盡說見外的話,”甄永信顯得挺生氣,“哥在家閑著無事,出來走走也當散心了。你瞧,這不就來了嗎?”
說話間,炕上桌子已經擺滿了酒菜,多是自家地里出的,雖不講究,也頗有農家風味。當著一家人的面,不便隨便說話,無外乎相互勸酒吃菜一類的客套。吃到深夜,才散席就寢。
鄉下人一日生活,隨著太陽轉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第二天早晨,吃了早飯,賈南鎮過來說了幾句安慰的話,就領著伙計們下田去了。白天里家中就只剩下婆婆帶著媳婦忙家務。甄永信搭不上話兒,閑著無事就在村里走走。莊戶人家,到處都是牛吼羊鳴,狗躥雞跳的,住了幾天,不免心生厭煩,動了離去的念頭。
“這是為何?”當甄永信把心里的打算說出來時,好朋友大為不解,“哥哥才來幾天?就這么走了,讓小弟心里作何感想啊?”
“你也不必多想。”甄永信安慰他,“哥這次來,一來是思念兄弟,想來看看,這不就來了嗎;二來是想到山東各地走走,開開眼界,散散心。老在家呆著,憋悶。”
“哥說的正是,小弟何曾不也這樣想?”賈南鎮抱怨,“小弟也是闖蕩慣了,冷丁拴在家里,也煩得不行,幾次動了再出去闖蕩的念頭,無奈爹娘嚇得要命,這不,你也看見了,生生硬是托人給小弟說了這門親。一聽說小弟要外出,就鼻涕眼淚地勸阻,小弟實在看不過眼,才天天領著伙計們下田。”
甄永信苦笑一下,“兄弟還是比哥幸運,還有爹娘牽掛,哥可是早就沒有了這份福分了。”
“哥現在要走,是想去哪兒?”
“先到濟南府去轉轉,而后再說。”
“這倒不錯,干脆,我也隨哥去轉轉,散散心,再呆在家里,都快憋死了。”
“好倒是好,只是令尊令堂那邊兒怎么說?”
“好說。我就說配哥哥出去走走,也算盡地主之誼,他們總不該阻攔吧。”
“要能這樣,最好,省得我一個人孤單。”
礙于客人的面兒,這回父母沒哭勸。只是囑咐一句,“早去早回。”便沉著臉,不再說話。
問題出在妻子那里。當丈夫央求帶點盤纏時,妻子只給了十個銅板,再一個子兒都不肯多給。隔著門簾,甄永信聽到賈南鎮低聲懇求,猜測出原委,便打開皮箱,從中取出兩錠四十兩的銀子,放到老人的炕上,故意提高了聲音,以便讓隔壁的小兩口聽得清晰,“兄弟大婚,也不告訴我一聲,沒趕上熱鬧,今兒個就把這銀子留下,權作我當哥哥的隨禮了。”
“這可不中!”炕上兩個老人幾乎同時跳了起來,一人捧著一錠銀子,要往甄永信的皮箱里塞,“過時巴節的,還隨什么禮呀?這么大的禮,豈不是折俺的壽嗎?”
聽到外屋人的爭吵,小兩口暫時放下了爭執,躥過來幫著掙扯。看看老人堅持推辭,甄永信就把兩錠銀子往新娘懷里塞。說是給弟妹置辦點首飾,也是當哥哥的一點心意。新婦羞怯地捧過銀子,嘴里連說,“不要、不要。”最后堅持不過,才勉強收下,并拿出一錠遞給丈夫,說,“這一錠你拿去,權當和哥一路上的盤纏。”另一錠則緊緊地摟在懷里。賈南鎮還要推辭,甄永信說,“兄弟再掙扯,哥就一個人走了。”這才把事兒平了下來。